怀孕生产对盆底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你应该知道

2020年05月14日 10:20 来源:青岛西海岸新闻网 标签: 妇幼之声

生完孩子后,很多妈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看看孩子,一脸欢喜;再看看自己,一脸嫌弃。

除了形体的上的改变会让妈妈们心生烦恼外,还有一些尴尬给妈妈们带来诸多不便,例如产后漏尿、阴道松弛、便秘、性生活时疼痛等等。

这些尴尬症状实际上是在提示产后妈妈们很可能患上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而这与妊娠和分娩时盆底受到损伤或盆底功能下降有关。

盆底肌、筋膜和韧带共同组成了盆底的支撑结构,就像“吊床”一样。

它们共同承托着盆腔器官,如膀胱、尿道、子宫、阴道、直肠等,既保证了这些器官位置的稳定。

如果盆底支撑结构损伤、退化或薄弱等,可能会引起盆底疾病的发生,影响排便、排尿和性生活等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

妊娠期逐渐增大的子宫使盆腔重心前移,指向由骶骨转向盆底肌,这样,盆底肌肉就处于一个持续的、逐渐加重的状态。

当胎儿足月时子宫重量增加近20倍,胎头会直接压迫、牵拉盆底肌肉和神经。

妊娠期的雌孕激素、松弛素等都会使组成盆底韧带的胶原溶解,盆底功能会出现下降。

胎儿通过软产道时,盆底肌肉和神经被极度牵拉,导致肌肉组织缺血、萎缩、变性以及神经损伤,如果分娩过程中遇到难产、器械助产等情况,盆底肌则可能会发生断裂;盆底筋膜和韧带受损,大量结缔组织纤维化,正如“吊床”两侧的绳索被破坏,这些都为产后盆底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不少人有这样的误区,剖宫产不会对盆底有损伤,产后不会出现漏尿、子宫脱垂等盆底疾病等等。实际上,由于孕期对盆底的影响,剖宫产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盆底损伤。

产后应及早进行盆底康复,积极预防和治疗盆底疾病。

(青岛西海岸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