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已至,全国秋粮大规模收获正陆续展开,汗水与笑容在此刻交织在一起,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此同时,在甘肃省定西市,一幅由东西部协作绘就的美好生活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山海情深,心手相牵。青岛与定西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以来,青岛秉持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厚的兄弟情义,不遗余力地把资金、技术、产业、人才输入定西,高标准推进协作任务落地落实。青岛与定西全面合作、全面提升,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因地制宜,特色产业蹚出乡村振兴新路
想要实现乡村振兴,本地的特色产业必须牢牢把握。
来到定西,一定能从当地人口中听到这句俗语:“定西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由此可见,马铃薯在定西人眼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地位。过去,左宗棠曾说“陇中苦瘠甲天下”,那时,马铃薯是“救命薯”;现在,小土豆长成大产业,如今,马铃薯是“致富薯”。
在定西不断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的过程中,青岛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自与定西结对协作以来,青岛把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东西部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载体,加大资金技术支持,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推行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推进“一县一园”建设,探索建设飞地产业园,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园区化、工业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的新路子。
眼下,定西已经将马铃薯及其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搬进了先进的产业园。走进青定共建的定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园,无土栽培、机械灌溉、成熟运作……当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定西一大批产业项目将借此腾飞。
如今的定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重要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全市培育种薯生产企业36家,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16亿粒以上,年生产优质种薯200万吨;种植面积长期稳定在300万亩、产量稳定在500万吨;加工龙头企业28家,生产能力达到96万吨。2022年,马铃薯全产业产值达到225亿元,农民人均产业纯收入25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3%。
今年,“定西宽粉”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标志着定西植根于马铃薯的特色农产品链知名度、影响力还将不断扩大。
授人以渔,专业人才将先进技术带入西北深处
协作帮扶,不能仅靠产业支持与资金投入,想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然需要自身掌握能够立足的“真本事”。
2021年,定西市渭源县通过东西部协作引进青岛佳一集团万寿菊订单种植收购及叶黄素提取项目,总投资2.5亿元,由青岛企业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并签订收购协议,形成了稳定的“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发展路子。
与传统经济作物相比,万寿菊不仅成活率高、花期长,而且病虫害少、田间管理简单,平均每亩产量达3~4吨,是提取纯天然叶黄素的最佳原料,因此被称为“软黄金”,广泛运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
据悉,2022年定西市渭源县共有104个合作社1万3千余户农户从事万寿菊种植,产出鲜花8.2万余吨,通过订单收购促进户均增收8200元以上,让农民从“订单式”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中得到效益。
这只不过是青定协作谋求合作发展一个缩影,更多的潜力还在不断被挖掘。2021年,青定签订协议,开展东西部渔业领域产业合作,协助定西市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渔业发展道路;2022年冬天,定西引进青岛市农科院最新培育的3个早熟抗病草莓新品种,助推当地草莓产业品牌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近三年,青岛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优势,派遣56名农业专家到定西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在产业园区进行多点试验和推广塑料大棚果蔬高效栽培、食用菌种植、中药材加工、万寿菊种植等新技术。在定西农科院挂牌成立定西市种子研究院,安排协作资金80万元,支持、研究和发展现代种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真正学会“捕鱼”的方法,才能永远有“鱼”吃。
联农带农,解决用人问题让家家户户钱包“鼓”起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解决脱贫地区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振兴是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的重要基础。近几年,青岛协助定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吸纳闲散劳动力的同时,也为当地企业省下了大量的用人成本。以青岛与定西近年共建的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例,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园区)+农户”一体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实现全产业链增收,通过发展生产、吸纳务工、共享资产收益等方式,目前已带动农户6.3万人,其中脱贫户和监测户1.7万人。
除了通过振兴产业带动本地就业,青岛还积极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今年2月1日,2023年全国首列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列载着531名定西籍务工人员抵达青岛,各区市以“点对点”的形式将务工人员精准输送到127家企业。青定两地连续三年发送返岗务工免费高铁专列,助力1606名务工人员顺利返岗上岗。2月19日,“山东(青岛)万人劳务基地”“定西市驻青岛劳务工作站”揭牌……青岛用一项又一项切实有力的举措,畅通了定西脱贫劳动力外出就业渠道。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转眼间,定西已经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蓬勃发展、环境大幅提升、老乡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帮扶地区干部的能力得到锻炼……青定两地跨越山高水长,围绕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取得了显著成果。
回首来路,在青定协作的几年间,一个又一个项目引进,一笔又一笔资金投入,一项又一项技术推广,一批又一批挂职干部入驻……帮扶工作持续走深走实。
放眼未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需要青定双方继续努力,以更有力的举措和更坚定的信念,促使东西部协作再添硕果,在新征程上打造东西部协作新典范。(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