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就能接受“博导”的手把手指导,这不是玩笑,而是实实在在就发生在山东。
10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聘任仪式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举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7位博士生导师从校(院)领导手中接过聘书,正式成为首届新生“博学导师”。
为大一新生配备“博导”,让他们在入学之初就有机会接受高层次人才的指导,这在齐鲁工业大学历史上是首次,在国内高等教育业界也不多见。
花费如此精力,为新生“高配”教育资源,齐鲁工业大学究竟有何深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党委书记刘永德表示,这是材料学部学风建设的活动之一,其根本目的就是树立“孜学、思辨、求实、进取”的学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善创新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一方面,让新生在入学之初就有机会接触高层次人才,树立榜样,激发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博导”具有雄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也能够在学业、科研以及职业、人生规划方面给予学生有益的指导。
据了解,为了避免“博导”流于形式,确保“博导”发挥实际效用。学校还制定出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博学导师聘任和管理办法(试行)》,对“博导”遴选的条件、职责以及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重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齐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对人才培养的传承是一以贯之的。
学部1978年建系以来,一直秉承“博学笃志,切问近思”院训,倡导“严谨博学、尚爱乐教”教风,先后培养了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5人次以及一大批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代代齐鲁工业大学材料人沿着前人足迹,坚守初心,勇毅前行。牢固树立本科教学中心地位,进行了制度“废改立”,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坚持德育为先,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红色基因传承、爱国爱校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全体师生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支柱;坚持全面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毕业设计“五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部文化、文体活动、志愿服务“五位一体”的美育育人体系,构建教-学-练-赛“四位一体”的体育育人机制,设置劳动学分+环境维护“双轮驱动”的劳动育人模式。
创新永无止境。在为新生配备“博导”的同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也注重发挥优秀校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邀请国家级人才(校友)回校,开设专业引导课。材料学部近万名校友是学部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通过“请回家一杯清茶、走出去一声问候”的形式,广泛开展邀请校友返校学术交流、讲授课程、参加毕业答辩、指导科研团队、共同申报项目、共建实验室、共同谋划发展等活动。为此学部成立了校友接待专班,党政齐抓共管,为校友的来去提供温馨、简朴、周到的服务,让校友感受到回到母校就是回到“家”的感觉。“老师有安排,我就是再忙也得挤出时间回来”,这是大部分校友的共同心声。目前,已经有南方科技大学吴长锋教授、四川大学赵辉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陶新永教授、中国科学院姜本学研究员等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为新生授课。
学部将以科教融合2.0为契机,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博士点申报为突破口,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凝练方向、调整专业、汇聚资源、整合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