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坚持就业优先,不断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深化医保各领域改革
让市民“就业有门路”“就医减负担”
11月17日下午,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全面介绍全市就业、社保和医保工作的相关情况。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46万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青岛坚持稳岗位、拓渠道、促匹配、兜底线并举,“截至10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4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5万人的98.45%;实现政策性扶持创业3.49万人,同比增长32.28%,全市就业容量、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就业创业生态不断优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刘学俊介绍。
今年以来,青岛先后出台稳就业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行动方案、优化调整稳就业11条等“一揽子”政策,并积极落实新一轮“降、贷、返、补”等惠企政策,为1.85万户企业发放社保补贴3.32亿元,稳定岗位3.79万个。联合金融机构为吸纳就业多、稳岗效果好的企业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11.43亿元。同时,搭建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平台,为1.2万家企业发布用工需求40.1万个,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针对重点人群,青岛积极开展靶向施策保就业。举办“就选青岛”“百日冲刺”等系列专项招聘活动195场次,累计发布岗位20余万个,全市吸纳首次来青青年人才13.66万人;打造零工之家10所,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举办“农民工招聘大集”等专场招聘400余场;在全市社区布局建设500个“就享家”乐业服务站,1月至10月全市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8.9万人、同比增长71.02%,困难人员就业13073人。
此外,以创业升级带就业。青岛创新打造创业创新赋能中心,举办系列创业服务活动百余场次。截至10月底,建成市级及以上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6个,孵化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引领毕业5年内大学生创业8140人,同比增长36.62%。
824.23万人参保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截至目前,青岛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三项基金收入规模达到585.6亿元,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24.23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聚焦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青岛印发社会保险扩面提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聚焦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人员开展扩面提质行动,截至10月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318.5万人。全市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5.87万人、333.9万人,较上年末净增4.46万人、3.99万人。
同时,创新制定人才年金试行办法,加强对企业优秀人才的保障激励。深入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试点,并在全国率先试行补充工伤保险与伤养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工伤保障制度,目前共有952家企业、8.1万人参加补充工伤保险,318人享受伤养服务。
此外,大力提升社保经办水平。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供“身边一件事”帮办代办服务467件,协助解决疑难事项246件。创新推出“青岛视联社保”平台,30余项社保业务实现“视频办”。在全国首创“工伤保险智能服务平台”,900余名职工“足不出户”即可开展远程认定鉴定。
保障7674万人次就医购药结算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目前青岛医保参保人已超过938万人,比去年增加了21万人。今年1月至10月,全市医保基金支出225亿元,保障了7674万人次就医购药结算,平均每天25万人次。”市医保局局长张华介绍。
让群众“得实惠”。提高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待遇,职工参保人门诊就医报销限额由每人每年1120元提高到1700元。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实行零起付线,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75%。持续扩大报销药品范围和签约医疗机构范围,增加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并重点做好困难人员保障,尤其是对特困、低保等困难人员给予参保补助近4000万元,确保了8.92万名救助对象全部参加医保。此外,今年前10个月,青岛还支出6.93亿元帮助6.8万名失能失智人员享受长护险服务。
为群众“减负担”。通过深化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基金运行绩效,实现二级、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次均个人费用分别比去年下降15.25%、11.52%。深化药品耗材价格改革,501种药品、26类耗材平均降价分别超50%、70%,全年节省费用18亿元。
让群众“享便利”。以数字赋能实现医保办事“少跑腿”,推出“医保数字人”“视频办”“医保地图”等新服务,同时,搭建政企直连平台,把医保业务系统连接到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业务直连”。此外,持续精简异地就医备案流程、拓展备案渠道、扩大结算机构覆盖面,实现住院、门诊慢特病、普通门诊医疗费省内、跨省双向联网结算。今年,青岛参保人外出就医46万人次,外地参保人来青就医84万人次,异地住院联网结算率达到88.7%。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